預產期前的那一週,開始有月嫂阿姨的陪伴。因為兒子還沒出生,所以月嫂的職務只有為我們做飯和整理家裡。我的日子仍一往如顧,上班回家後還是聽我的音樂,念我的書,看我的電影。(現在回想起來,似乎太悠哉了點~~)
而老婆,在開了三指半的情況下,在眾人眼裡匪夷所思地趴趴走。她甚至勇猛地開車帶著月嫂東奔西跑,到處採購家裡還沒買的嬰兒用品。這麼做,不外乎是希望可以用自然的方式來催產。
那一週的週三(3/4/2015)晚上,她的陣痛開始變得劇烈,連帶我半夜起來全程戒備。剩下幾天,因為自己睡眠不足以及老婆陣痛持續進行的原故,我還向公司請了假,跟同事們說「照這樣子,應該是快了」。
週五深夜,我們又跑了一趟醫院。檢查結果,很不幸地,只開到四指……如此緩慢的進度,要開到十指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。觀察完畢,半夜四點多了,兩人已疲憊不堪。這時醫生給我們兩個選擇:(一)立即住院。因為開了四指,理論上他們是OK的,但他們建議(二)回家休息,再自行努力。大部份美國醫院都建議在還沒到預產期之前,不希望在人工催生的方式下進入active labor。醫生說老婆很明顯在early labor了,「一定在一天之內就會進active labor了。到時你們再回來吧。」於是,我們又聽從醫生的建言,乖乖地回家。
當然,一切沒有照著劇本走。我們一天後並沒有回到醫院。預產期「如期」到來,也「如預期」地又過了。預產期後的那一週,準媽媽失落和焦慮的情緒更是日益月滋。有幾天我請了半天假,專程帶她到附近的公園散步,希望會有進展。偏偏,那些陣痛就是不夠規律,也不夠強烈。
預產期過後的禮拜二,我們去看了最後一次醫生。檢查結果還是一樣令人氣餒,停留在四指~~這時,她幫我們約了週末的引產和催生(「引產」和「催生」二詞稍有不同,英文分別是induction和augmentation。這兒有篇格文介紹二詞的不同。),因為今天美國醫院都建議在預產期過後一週(四十一週)引產。除此之外,她也叫我們「放輕鬆」,「嬰兒沒有太大生不出來的問題」。我們雖半信半疑,但也好像也沒有其他的選擇。
不過,知道週六無論如何都要進行催生的動作,二人的心情反而平靜和踏實許多。其餘日子,我乖乖回去上班。面對同事們的追問,我只能尷尬地回答「快了,快了。週末之後不管怎樣,我一定會當爸爸啦。」
話雖如此,我們還是想盡一切辦法,使出渾身解數,嘗試做最後衝刺,用自然的方式進入active labor。最終,我倆徒勞無功,接受週六的到來……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