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July 19, 2015

六七月之父母來訪(一)


近來事情很多,不知不覺就過了一個多月。紛亂無章地隨手寫寫,當作名符其實的雜記。

六月中最重要的事,應該是新家裝修終於動工了。之前貨比三家,有的檔期不行,有的價錢超出預算,最終挑了一位台灣工頭,跟他簽定合約。正式開工當天,日本超市Mitsuwa剛好有個美食節。好在這一天我們很早就到,要買東西排隊都沒有特別長。根據晚點去的朋友Facebook動態,可真是塞爆了。要是我們是處在那種狀態,應該會興緻盡失。



同個週末,我們將廚房整修所需要的另一個重要項目-櫥櫃-給訂好了。經過好幾週末的奔波,商定結果為日昇櫥櫃。他們的價錢其實並沒有比別家便宜,但最終贏得我們肯定的是他們友善和親切的態度。在眾多擺出愛理不理姿態的華人櫥櫃公司裡,日昇可謂稀有動物。

不過,整過程並非都沒出狀況。下單後要約送貨日期時,因為他們近日訂單太多,送貨的時間會有延誤,與廚房整修的進度無法接軌。在不得已的情況下,我們只好再安排時間親自搬運~~




兒子滿三個月這天晚上剛好母親從台灣抵達灣區。經過一個多禮拜的「密集複習課程」,老媽應該是開始有點印象當初是怎麼帶小孩了。畢竟,上一回做同樣的事可是三十幾年的事了 ^_^

如同岳母之前來的時候,家裡多了一個人可是給了我們夫妻倆莫大的幫助。尤其是整修開始,在外辦事的次數與日俱增,太太要去監工不必像之前出門需要全副武裝,兒子得處處帶在身邊。

Seb滿三個月的發展進度,其中一項為趴著轉身成躺著已經變得極為熟練。將他放在墊子上要訓練tummy time,一不留神他就自個兒轉過來了,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~~



滿三個月的兒子,發聲次數也變得頻繁,常自得其樂地在講著他的嬰兒語。別小看這些聽似沒意義的聲音,這可是他日後發展語言的重要building block(構成要素)。



影片中,也可看出Seb開始啃手的習慣。這個時候的嬰兒,使用率最高的觸覺器官,莫過於手跟嘴了。兩個碰在一起,則是好奇指數破表,造成什麼東西都要往嘴裡放,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。按照Freud(弗洛伊德)的理論,這就是大家熟知的口腔期(oral stage)。

當父母的,則是進入時時刻刻留意的階段。我們倒不是要阻止他吃手或咬東西的動作(太早喝止其實對小孩身心發展有負面作用),而是擔心流了一整片口水,恐怕會長溼疹。擦嘴巾隨時待命~~



6/20這個週末剛好是農曆的端午節。雖一整週都在家煮飯,但特別的中華節日,還是決定外食一下。一來,省事,二來,想吃粽子。想來想去,附近也只想得到名氣不小,也還算常光顧的陳媽媽


如願吃到了粽子,同時也點了櫻花蝦炒飯,攪和攪和,以及A菜。 吃到中途,Seb開始哭鬧,只好老婆、我、及媽媽三個人輪留抱他,面子可真大。下面這張是奶奶和孫子的第一張合照,於餐廳內留影的。



Sebastian & Toys

再放一張啃東西的照片。Sophie the Giraffe是給出牙期的嬰兒咬的玩具,在法國可是象徵性的東西。Sophie在美國也相當受歡迎,後來發現身邊有幾位朋友也有買給他們的小孩。這隻Sophie是當時在Stanford求學時的台灣學姊送的。之前我們都不知道Sophie為何物,不過有了Seb之後可是增長了知識。別緊張,兒子還沒開始長牙啦,目前只是給他個安全的東西咬著罷了。


這是老婆朋友送我們的一隻可愛的sock monkey。雖然我們很早就將它放在嬰兒床裡逗兒子玩,但他到快三月左右才開始對它有反應。最近的功能也是塞嘴用~~



6/25這天我特別請假去搬櫥櫃。日昇忙到挪不出人手幫忙送貨,而我們的工頭,有一種很奇怪的堅持,跟我們擺明了就是不會去搬櫥櫃。我事先已在U-Haul網站租好,當天就在公寓外面大馬路口邊的U-Haul公司領車。

到了日昇,發現處理我們訂單的小姐Stacey搞了一個小烏龍。當時她打包票,說租一台9-foot(英尺)的貨車就夠了。結果,到了現場,才發現我們的櫥櫃一趟根本搬不完,需要開兩趟,令人相當無奈…

開到新家,因為和工頭之前有安排好,所以有工人幫我們卸貨。在載運和搬運過程裡,有些封邊條(veneer)不免開始剝落,好在是櫃子旁邊而不是正面,組起來之後是不會看到的。但畢竟一分錢一分貨,許多華人櫥櫃價格低廉不是沒有原因的。

最後,要感謝媽媽在家顧小孩,使得老婆和我得以花幾個小時外出辦事,為我們另類的「苦中作樂約會事件簿」多添一則。


6/26。週五晚上約了一對新加坡夫妻朋友吃晚餐。玉芬和她先生文強都是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學弟妹,兩人在大學相識到結婚,也算是件甜蜜幸福的一件事。玉芬其實是台灣人,不過全家在她國中的時候移民到新加坡,現在則是不折不扣的新加坡媳婦。

玉芬和文強大學畢業之後就回新加坡了。身邊有新加坡朋友的會知道,大多數大學就出國留學的新加坡學生都是領政府的獎學金,因此學成後得立刻回去工作。十幾年後能夠再跟他們見面,是因為過去這一年文強被新加坡政府派出來進修,來到陽光明媚的Stanford。事實上,去年我在大學時另一位要好,同是物理系的新加坡同學Wesley也來到Stanford念碩士。一年後換了玉芬和文強,我跟他們都算是有緣人吧。

我挑選了離家較近,上次Luann介紹的Yummy Tofu。因為裡面一位阿姨是韓國華僑,它的菜單除了英文和韓文外,甚至印有中文。必點的前菜,海鮮煎餅。這家做的,青蔥和紅蘿蔔加得較多,麵糊較少,除了顏色鮮豔,煎起來也更為酥脆。


菜包五花肉,是這家的招牌菜之一。 用燙熟的白菜,包住五花肉以及調制的香辣配菜,是漂亮的組合。鮮紅的一大陀,看似只有疏菜,但仔細看看,裡面可是暗藏生蠔呢~~



不過,媽媽和文強吃不了那麼辣的食物(新加坡來的居然不能吃辣,算是罕見的吧),因此又多點了個豆腐鍋和韓式炒冬粉(japchae)。

玉芬和文強的女兒Amanda已經一個半月了,目前處在非常好動時期,坐在餐桌上不一會兒就忍不住了。夫妻倆不斷輪留將她抱到外面安撫,因此吃這一頓飯,和玉芬和文強同時吃飯講話的時間並不多。這種吃飯如打仗的局面,一年後想必將會是我們的寫照。


這兒貼上個兒子沐浴照作結尾。目前的體型,浴盆還是放在廚房的水槽裡(後面的大同電鍋為證)。起初放到浴盆裡,他會表現出驚恐不安的表情,不過這一個月,變得比較神色自若。做父親的算有義氣,沒將小子出賣,重點部位都有遮住,以免20年後google(如還存在)到,恐顏面盡失。


Monday, June 15, 2015

兒子聽音樂 之 Theorbo組曲


Theorbo這個樂器,是十六世紀末在義大利漸漸被發展出來的撥弦樂器,算是比較常見到的魯特琴(lute)的改良。當初的發明,是為了更有效伴奏人聲。它的音色低沉有力,響亮但不刺耳,可以給予人聲適當的輔助卻不喧賓奪主。

雖然theorbo主要為伴奏的角色,但仍有一些作曲家專門為它譜寫獨奏音樂。這些作曲家,本身都是演奏theorbo的音樂家,如義大利的Piccinini(1566-1638)與德國的Kapsberger(1580-1651)。Theorbo由義大利傳至法國後,也有為它而寫的法式組曲。


兩CD中的第一張,是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被音樂家Pascal Monteilhet改編至theorbo的錄音。因為時間長度的關係,CD只上只有前三首(BWV 1007-1009)。巴哈的無伴奏組曲,是古典樂的名曲,是就算不聽巴洛克音樂的人也肯定會接觸的曲子。改編成theorbo的組曲,別有一番風味。雖然少了弓弦樂器的張力,但卻多了一份幽靜的細膩感。

眾撥弦樂器中,theorbo的音色也最為柔和,使得它成為了這幾週晚上要哄兒子睡覺的不二選擇。對我放的睡覺音樂有諸多意見的老婆大人,也對在theorbo彈奏的巴哈組曲給予認同。只不過,Sebastian目前睡覺習慣還未養成(應該說是很差),所以音樂的幫助效果到底多顯著就不得而知了。至少,在他哭鬧時沒有火上加油就足夠了 :)





第二張的Robert de Visée,則是真正會去留意巴洛克音樂的人才會認識或聽過的作曲家。他是十七世紀中的法國作曲家,可以說比巴哈大約一輩。他是路易十四以及路易十五的宮廷音樂家,以彈奏撥弦樂器聞名,今天所留傳下來的曲子,也都是寫給撥弦樂器的。

de Visée的音樂,是巴洛克中期在法國發展已成熟的組曲。他的曲子規模上比巴哈的短,也沒有巴哈的工整與深思熟慮。de Visée有的,是傳統法式附點節奏的隨性不羈,在法式組曲的大框架下,提供巴哈作為參考和研讀的基準。巴哈不是一天造成的,是由許多「次要的大師」(minor masters)養成的。




Thursday, June 11, 2015

五月底六月初之週末滿檔記(二)


5/31,我們做了更瘋狂的事。Daly City有人要免費給掉baby gym,看在是免錢的份上,一口氣就衝上去了。

Sebastian其實已經有一個baby gym了,是Luann提供的。只不過,那是給女生用的,完全是粉色系。嬰兒平均來講,在五個月前是還無法完全分辨顏色的大色盲。兒子這一陣子躺在上面,其實也玩得挺開心的。


不過,小孩總是要長大的。藍色男生與粉紅色→女生是現代社會一個奇怪的文化常規 (cultural norm),但根深蒂固,我也是受其影響的(這邊有個有趣的連結)。不過與其要故意標新立異,還不如順著潮流走。因此決定,趁他還小的時候,還是去弄一個顏色中性一點的baby gym了~~

Daly City位於舊金山南邊一點的地方,也因為靠著海,時常籠罩在霧裡而天氣陰涼地多。原本在南灣出大太陽,一開到Daly City,還得多加一件外套才行。取貨後我們開到旁邊的Mussel Rock Park晃晃。這是那邊海岸線的風景。因為真的有點冷,老婆小孩一直都在車上,我下來吹一下風之後也就閃人了。





若專程到Daly City只為了拿baby gym,的確是一件愚蠢至極的事。這天到Daly City當然是另有安排的。研究所的香港室友Ming,已經很久沒有看到他和他的家人了。他的二女兒跟Sebastian的預產期差不多,不過因為她早產而我們晚產,所以最後結果相差了一週多。

Ming知道我們會在Daly City附近,立刻推薦了那邊Westlake Shopping Center的Banana Island,吃的是東南亞風情菜。Westlake Shopping Center這邊其實有相當多的店家可以逛。這一天是週末,要尋找停車位也是有一定的難度。

因為有兩家人,能夠點比較多的菜一起吃。當天點的菜有:印度麵包(配咖哩),海南雞,海南油飯(海南雞汁一起蒸的飯),馬來風光(蝦醬空心菜),佛砵飄香(芋頭絲炸成巢狀,裡面放什錦海鮮與蔬菜),以及干咖哩牛。每一道的味道都做得很好,也難怪Ming一家人會來光顧那麼多次。



Ming和Michelle的大女兒Ariel,現在已經兩歲多了。許多記憶停留在她還更小的時候,甚至是她剛出生時,我們去他們住的研究生宿舍拜訪他們的那一次。

根據Ming和Michelle的說法,Ariel應該是個活潑外向的小女生,不過這次在我跟老婆面前,似乎是有點小小地怕生。在大家差不多吃飽時,Ariel卻主動跑過來,想看看掛在我們嬰兒車上的小玩具。Sebastian這時也醒來了,第一次見到這位陌生的姊姊,也沒有表現出任何驚恐的表情,仍神色自若。下面右邊是Ariel撫摸Sebastian臉頰的畫面,相當可愛。



這邊補上一張他們熟睡中的二女兒-Erin的照片。


我們接下來並沒有在Westlake這邊停留太久,而是到附近的大華買菜。自從搬到南灣之後,除非要去舊金山,不然鮮少會再到Daly City的大華了。這次來這兒,算是再勾起念書時兩人交往的一段回憶。

下面是Sebastian與組裝好的新baby gym。中性的色系,不會被說娘了吧~~






父子照一張。平時下班回家常常處在疲憊的狀態。不過看到他可愛的模樣,還是會硬生出儲備電源陪他一塊兒玩耍。


6/6在San Jose Convention Center有個「台灣人大集合」的活動。朋友Luann有擺攤賣他們家的有機食品,同時也是攤販的總連絡人。之前Luann在找有興趣擺攤的人,問我老婆有沒有興趣賣她的手工皂,她很爽快地便答應了。

一開始我也沒有特別去留意這是什麼性質的活動。不過,點進Facebook活動網頁,才知道這是北加州小英後援會辦的一場造勢活動。我們家向來沒有政治傾向,從小到大在家裡幾乎不談政治。我和我老婆繼續延續這個傳統,也確保家裡平時爭吵的事情會少一枚。身邊不缺政治立場鮮明的朋友,但灣區這類型的活動我們都儘量避免。不過既然已經答應要出席了,所以還是去報到了。(後來得知Luann也是政治中立者,讓我們很高興,知道我們不是在場唯一的一位)

我們在中午左右就將攤位擺好了。這時其他攤位或是工作人員有空,也會過來看看。


兒子到了用餐時間,漸漸坐立難安了。


非常感謝Carol這天幫忙來顧攤並陪哺乳中的媽媽聊天。更重要的,她可是很有義氣地待到活動結束。



Luann的攤位,可謂生意興隆,客人絡繹不絕呢。


電音三太子-有比這個更台的東西嗎?



金曲歌王嚴詠能稍早採排時的情況。他是真的唱得不錯,而且後來在台上造勢時顯然是非常地熟練。


餵完奶之後,照顧Sebastian的工作全落到做爸爸的身上。由於會場喇叭音量開得實在是太大聲了,大部份的時間是帶他到外面晃晃的。活動進入尾聲時,兒子又開始哇哇大叫了。基本流程跑過一遍後,最終解答也很簡單-他又餓了。這時我們趕緊將物品打包好回家,結束這一天在外的行程。雖然肯定比不上在台灣的場面,但這是我和我老婆生平第一次參加造勢活動,也算是個新奇的經驗。


6/7中午,約了Van一塊兒吃中餐。她的兒子Akira比Sebastian大三個月左右,當時請了同一位月嫂阿姨做月子。更巧的是,Van就住在我們家附近,相隔十分鐘車程以內。Van是灣區得獎的婚禮攝影師,平時週末可是大忙人,不過這一天她剛好沒有要接的案子。

我們挑的餐廳是一家衣索比亞(Ethiopian)菜,Zeni。這家店所位於的廣場,聚集了其他國家風味的餐廳(日本,韓國,緬甸),也都相當好吃。這次去Zeni,剛好全部餐廳都吃了一輪。

上次吃衣索比亞菜,是好幾年前的事了。我印象裡,沒有吃過難吃的衣索比亞菜。這家Zeni也沒有讓我們失望。因為一時間拿定主意要吃什麼,所以甘脆就點了一個vegetable combo跟一個meat combo,這樣素的跟葷的同時都有兼顧到。

衣索比亞菜的吃法,是會將大盤子上鋪滿inerja餅(用衣索比亞原生麥teff做的),然後再將點的菜放在餅上。要吃的時候,就將餅撕一塊下來,配菜一起吃。餐廳同常也會提供多餘的inerja在旁邊。原本看起來份量沒有特別大,但因為肉類本身是辣的,需要配多一點的餅,後來就這樣被塞飽了。

除此之外,還點了一杯衣索比亞著名的honeywine。另外兩位媽媽們,因為還在哺乳期間,只能乾聞香氣撲鼻。酒,就只好我代大家享用了~~


 



Van和Akira母子合照。據Van陳述,他們請的山東大媽級保姆,執行了軍事化育兒法,使Akira用餐和睡覺習慣變得非常規律,個性安靜乖巧。 反之,因為許多事情尚未對Sebastian嚴格執行,讓我們目前仍處在水深火熱中~~

不知什麼原因,近來的週末都排得滿滿的,似乎是種自虐傾向還怎的。每個週日晚上跟太太討論,決定下週末不能再這麼搞了,但最終結果是繼續帶著Sebastian在外面趴趴走。未來幾年我們的週末似乎就會是這樣度過的嗎?

Wednesday, June 10, 2015

五月底六月初之週末滿檔記(一)


最近有點累兼懶,所以五月底的事就一併兒簡單紀錄吧。

邁入第三個月,Sebastian的一項重要的發展為趴著的時間逐漸拉長。其實兒子生出來的時候,頸部就相當有力了;在醫院第二天時,頭就能自己抬起來了。不過,能夠抬起來,跟可以長時間抬是不一樣的。雖然美國醫生都建議嬰兒有時間儘量要做tummy time,但新生兒肌肉力量不夠,一下就沒力,不一會兒便會開始放聲大哭。

Sebastian也是如此,起初沒放個幾分鐘就開始焦躁了。不過到兩個月左右,他開始學會翻身,現在已有能力從趴著變成躺著。這麼一來,若是開始累了,他也有「自救」的方法了。當然,有時這也會演變成一將他趴下,他便會立刻翻過來,變成一隻懶惰蟲~~

不過,要是適當地逗他,吸引其注意力,倒是能夠將tummy time的時間稍微拉長一下囉~~



5/25的Memorial Day Weekend長週末,大部份的時間我們是看大型家庭電器類。Home Depot和Sears那週末都有很多促銷。雖說今天這些東西都能在網上訂購,但這些產品還是要親自看到實體為準。

另外有個小撇步:同是Home Depot和Sears,在他們網上訂甚至還可收到其他的回扣(rebate)。因此,進店裡挑好要的產品型號之後,回到家裡再上網訂,可以再省下一筆錢。

下面這張是帶他逛Sears時的模樣。當尿布沒溼,肚子也填飽時,他看到身邊新奇的事物時,倒是算挺乖的。



逛完Sears,到附近的Cafe LaTTea放縱一下。這家的蜜糖土司,是老婆懷著身孕,我們就品嘗過的,而且她是相當喜歡。時間快轉六個月,兒子已經出生了,但土司吃起來依然是甜蜜蜜 :)




平時穿的球鞋已經壞到無法再繼續用了,但苦在Sebastian出身前後這一陣子,都抽不出空去買。因此Memorial Day當天,我們做了一件很衝動的決定,跑到了位於Livermore這幾年才開的Outlet。老婆之前和朋友去逛過一次,而我則是第一次去。進入停車場要找位子時,就覺得有點不大妙了。這種長週末,加上肯定會有的打折活動,人潮怎麼可能會少呢?

這天人潮,除了當地灣區的人之外,還有許多中國來的觀光團。這些坐著巴士的遊客,進去每一家店,出來時幾乎都是雙手大包小包的,可以看到他們驚人的購買實力。

我跟老婆去逛街,其實非常有效率。通常我們去買東西都有很明確的目標,任務達成就迅速離開。有時,隨性地逛逛,還是會看到心動的東西就敗回家了。這天我們在Carter's的嬰兒用品店買了幾件衣服,算是第一次幫兒子買衣服。到目前為止,他身上穿的都是父母和朋友們送的。(當初有送禮的朋友們,這邊再次謝過。)

回程的路上,約了灣區饕客Luann吃晚餐。她推薦了水餃之家,位於Union City一個相當隱密之處。這家是台灣人開的北方麵食,果真相當不錯。也多虧Luann,才知道有這麼一家店。



第三個月,Sebastian的雙手也開始愛抓東西了。除了會去拍打或是拉扯baby gym上掛的東西之外,餵他奶的時候,他的手也會想去抱奶瓶。


…或去抓我的手。儘管是個簡單的動作,但對任何父母來說,都是神奇的一刻。


5/30和5/31那個週末,我們行程又是滿檔。週六的中午,我們一邊在加州茶棧用餐,同時在那邊取貨,購買了一個二手的嬰兒bouncer。之前在使用的比較小,Sebastian可能再過一陣子就坐不下了,於是先未雨綢繆了。

這家Tea Station其實就是天仁茗茶開的。之前我們和別的朋友們去吃過一次,感覺相當普通。只不過,這一家位於日本商圈裡,週末午餐時間其他的日本餐廳都排得滿滿的,根本沒有位子。於是不得已,我們只好再度光顧了。跟上次一樣,點的也是套餐。


不同於上次, 這次肚子會餓的多加一位,而最大牌的也是他。我們的用餐時間剛好和他重疊,這時我只得趕緊拿出奶瓶好好安撫他了。平時外出都是老婆親餵,而這一天有足夠的母乳可裝成一瓶帶在身上。於是,這一天也是兒子第一次在外面瓶餵的經驗了~~


不過這一天的重點是下午的聚會。Carl心血來潮,決定在家裡辦海鮮趴,我們當然是義不容辭地去附約啦~~


生蠔是最大的賣點

包手捲用的材料


之前老婆剛生產完身體不適,不但不能出門,連接客都不方便。這次算是出關之後,第一次再見到這些朋友們。

因為還在哺乳,所以生的海鮮老婆都選擇不吃,讓她可是心痛了~~  但Carl也很細心地準備了別的熟食當作安慰。
 

還有勇健的Color抱著Sebastian。起初兒子在Carl家還算乖巧,讓在場的人都以為他應該很好帶。等到睡覺時間一到,他果然開始不安份了。成功地哄他睡了一會兒,但醒來後卻無止境地大哭。這時做父母的也只能急忙告退了~~

下面是Sebastian放在組裝好的新bouncer。雖然這張他笑得很開懷,但他其實並沒有特別喜歡。看來,也只有等到舊的bouncer真的坐不下時,他只好自己去習慣這張囉~~

Monday, June 8, 2015

兒子聽音樂 之 俄國弦樂四重奏


   

要寫出好的弦樂四重奏(小提琴x2,中提琴,及大提琴),對許多作曲家而言,並不容易。要如何讓每個樂器都達到適合的比重,以及合奏時是否取得整體上的平衡,都有一定的挑戰。正因為只有四把樂器,所以任何作曲上的小缺陷都會赤裸裸地曝露在外面。

傳統的弦樂四重奏音樂,似乎像是德奧的產物。需要到二十世紀,才有巴爾托克(Bartok)以及蕭史塔高維契(Shostakovich)寫出永垂不朽的作品。若要往前追溯,非德奧作曲家的有名弦樂四重奏還真的是屈指可數。十九世紀的俄國弦樂四重奏並不多,值得反覆不斷地聽的,則更加地少。鮑羅定和柴可夫斯基的弦樂四重奏,算是今天音樂廳和唱片上常聽到的。

鮑羅定(Borodin)與柴可夫斯基,皆為俄國十九世紀有名的作曲家。後者就不必說了,其芭蕾舞和協奏曲聞名全世界。前者是有名的「俄國五人組」的一員,為一群非科班出身的業餘作曲家。他們的理念是要使俄國音樂脫離長期受到歐洲的影響(西化時被引進的),寫出真正屬於俄國的民族音樂。他們的音樂加入了許多俄國的民謠,也試著創作出有別於傳統歐洲音樂的異國色彩。雖然鮑羅定今天的名聲建立在他的音樂上,但他同時也是位出色的化學家,在其研究上作出許多的貢獻。這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。

鮑羅定今天最有名的曲子之一,應該是歌劇「伊果王子」(Prince Igor)裡的這首波羅維茨舞曲(Polovtsian Dance)。這是上國小國中音樂課的,可能都聽過的。


因為我沒有拉過絃樂器,所以接觸弦樂四重奏的時間相對地比較晚。不過我向來喜歡融入民族音樂色彩的古典樂,所以對十九世紀俄國音樂有一定鍾愛。鮑羅定和柴可夫斯基的弦樂四重奏,雖以古典架構出發,但注入許多民謠元素,是相當迷人的地方。

鮑羅定的兩首弦樂四重奏,旋律甜美,平和恬淡。這兩首我第一次接觸是小學時跟啟蒙鋼琴老師借她CD的。當時是否在腦中留下來了深刻印象我不敢說,但自己的潛意識中多少有受到點影響。多年後,開始認真接觸室內樂時,將這兩曲子在自己的收藏中補上。雖隔了那麼久,但音樂一響起,卻一見如故般熟悉,像是一直在我CD架上一樣。

鮑羅定的弦樂四重奏,在兒子出生剛回家那一段日子就有播放過給他聽。除了第二號弦樂四重奏第三樂章最有名的夜曲(Notturno),其餘的樂章們情緒起伏也不會過於大,適合當作睡眠時的背景音樂。因此,近來又將其拿出再次播放。



柴可夫斯基雖以色彩豐富的管絃樂見長,但他也寫了三首弦樂四重奏以及幾相給弦樂四重奏的小曲子。其中,第一號和第二號比較受到我的青睞,將它和鮑羅定的四重奏配在一塊兒給兒子聽。柴可夫斯基的弦樂四重奏,雖然少了大樂團不同樂器的音色,但仍具戲劇化和張力,和鮑羅定的四重奏相比,更加氣勢雄偉。其中,第一首的第二樂章Andante Cantabile,如同鮑羅定的Notturno,也常被改編成弦樂團版,單獨拿出來演奏。俄國大文豪Leo Tolstoy(托爾斯泰,著有「戰爭與和平」及「安娜.卡列尼娜」)聽到時還曾感動落淚~~



不過,在這兒還是聽聽弦樂四重奏版,體會一下原始面貌。



Thursday, May 28, 2015

兒子聽音樂 之 柯貝利亞


芭蕾(ballet)雖然源自巴洛克時期路易十四(Louis XIV)的法國,但今天以芭蕾聞名全世界的國家,無庸置疑是俄國。芭蕾在彼得大帝(Peter the Great)西化俄國時被引進去,之後被發揚光大,更是融入了俄國民族精神中。十九世紀末法國芭蕾文化漸漸凋零,而二十世紀初再度被振興,靠的正是Sergei  Diaghilev的俄羅斯芭蕾舞團(Ballets Russes)在巴黎的一系列演出。

今天最有名的芭蕾舞音樂,也皆為俄國作曲家所創作的。柴可夫斯基(Tchaikovsky)的「大三元」-「胡桃鉗」,「睡美人」,「天鵝湖」-裡面的片段,一般人肯定都聽過的。二十世紀,史特拉汶斯基(Stravinsky)寫了新的大三元-「春之祭」,「火鳥」,和「彼得洛希卡」,而普羅高菲夫(Prokofiev)則有「灰姑娘」和「羅密歐與茱麗葉」。這不禁讓人問,芭蕾始祖法國,寫了什麼有名又好聽的芭蕾音樂?

德利布(Léo Delibes)是十九世紀的法國作曲家,今天的名聲建立在歌劇「拉克美」(Lakmé)中的那首「花之二重唱」。


不過,他在幾年前已寫了兩齣足以讓他名垂青史的芭蕾音樂,「柯貝利亞」(Coppelia)與「希爾維亞」(Sylvia)。前者奠定了他在巴黎音樂界的名聲,後者則是柴可夫斯基日後聽到都自嘆不如地說:「…使我蒙羞。若我早知道有這個音樂,那我根本寫不出來「天鵝湖」。)

「柯貝利亞」是根據德國小說家E·T·A·霍夫曼的故事Der Sandmann(睡魔)與Die Puppe(玩偶)改編的。霍夫曼的作品以神怪荒誕著稱,芭蕾舞「胡桃鉗」的原著也出自他手,奧芬巴哈(Offenbach)的歌劇「霍夫曼的故事」也是改編他的故事。

「柯貝利亞」的故事敘述,某個歐州小鎮熱戀中的年輕情侶Frantz與Swanilda本打算要結婚。但是,有一天Frantz看到了怪博士Coppelius家中坐在窗邊的女兒Coppelia,就此被她的美麗與神秘所迷住。二人的愛情受到嚴重的動搖,使Swanilda又急又氣。有一天她約了幾位好朋友要報復並教訓Coppelia,打算趁博士不在的時候潛入他家中。進去時,她們赫然發現了一件驚人的事情:原來Coppelia不是真的人,而是博士所做的機械人。


我對「柯貝利亞」印象深刻,是因為念國高中時,有一天跟妹妹無意間轉到了收音機的廣播,有介紹古典音樂的節目,便認真聽起來了。在台灣成長時,音樂相關的知識都是自行念書和CD冊學來的,養成了不聽介紹古典樂廣播節目的高傲心態。這天,主持人介紹的恰好是「柯貝利亞」,是之前沒聽過的。而且,它背有故事,主持講得生動,音樂片段搭配得相當好。

雖說那時對我是新音樂,但卻有種莫名的似曾相識感(déjà vu)。特別是開頭的馬厝卡舞曲(Mazurka),更像是首從小一直聽到大的曲子。這次的經驗也是我少數幾次和妹妹一同坐下來一塊兒聽古典樂,回想起來格外有意義。

下回有機會去唱片行時,便立刻買了一張回來。當時是買了由Zinman指揮鹿特丹愛樂的這個版本。這個錄音,除了有整的「柯貝利亞」外,還有Glazunov改編蕭邦鋼琴曲成芭蕾舞音樂的Les Sylphides,算是罕見的曲子。


近來手邊給兒子播放的,則是多年後買的Bonynge指揮L'Orchestre de la Suisse Romande(瑞士羅曼德管絃樂團)的錄音。Bonynge是澳洲藉的指揮家,同時也是已過逝的女高音Joan Sutherland的鰥夫,二人經常合作。

Bonynge以歌劇和芭蕾音樂見長,「柯貝利亞」自然是他拿手的音樂題材了。因為成長過程中受到父親的影響,所以同樣的曲目鮮少買不同的版本。但是,之前買過Bonynge指揮德利布的另一齣芭蕾Sylvia,極為欣賞,忍不住再來收藏他的「柯貝利亞」。



Bonynge手下的「柯貝利亞」,更為戲劇化而更有生命力,將德利布這齣芭蕾描繪得更加傳神。「柯貝利亞」,旋律生動,色彩豐富,在今天芭蕾音樂能佔一席之地絕非僥幸。俄國作曲家主宰的芭蕾音樂中,尚有法國的德利布闖出一片天。